张善是湘潭某高校2021年应届毕业生,最近正是春招旺季,她在网上向4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财务人员",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张善怀疑:"我的求职信息被泄露了。" 随着线上招聘的不断常态化,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选择在网上找工作。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人像张善一样,因信息泄露频频被骚扰。求职者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合法权益?
网友投诉
投完简历即接到"刷单"任务
张善原本满心期待地等着企业的邀约,没想到接到的竟是骚扰电话。"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个,全国各地的都有。"张善说,有的是要她去做销售,问及销售的产品,对方却支支吾吾;有的问她要不要"做任务",几十元钱一单,一单一结,也不说"任务内容",只让她加QQ;还有的劝说她去做讲师,但要先交几千元钱参加培训...... 张善说:"学校就业老师和指导员们早就提醒过我们,这些工作极有可能是骗局,我自然没有接受,但是我怀疑我的简历信息被泄露了,这些骚扰电话、信息让我很烦。"为了不错过心仪的公司,她不敢换号,或不接陌生电话,只能继续忍受骚扰。谈及维权,她一个劲摇头:"我根本不知道该投诉谁,也不知道哪些是需要保存的证据,而且,维权还会耽误我找工作。" 张善的遭遇并非个案。她同班同学朱钰也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了两家公司的出纳岗位。投递简历后不过几小时,她就接到一通电话,来电显示为未知号码,并询问她"你工作找到了吗?"得知朱钰尚未找到工作后,对方让她添加微信沟通,并表示要帮助她找工作。 添加微信后,朱钰被拉入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刷单的消息,"一单赚五六元,上不封顶。"且消息更新速度很快。朱钰这才知道,这是一个电商刷单兼职群,于是她退出群聊并删除了对方的微信。 从那天起,朱钰不断地接到类似的电话。她起初还会接听这些电话,告知对方不要再打来,但是每次打电话的人都不同,"后来我逼问了一个打来电话的人,他说是在别人那里买的我的简历信息。" 记者调查 几元钱即可买到一份简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要找到一个卖简历信息或招聘账号的卖家并不难。3月11日,记者在QQ群搜索栏输入"简历"关键词,找到众多简历聊天群,有的聊天群直接以"智联招聘""58同城"等命名。这些群大多没有加群限制,可以直接入群。 记者加入几个简历群发现,有人直接卖简历。一位名为"格格工作室"的卖家不断在群中发布信息:实时的一手简历2.5元一份,二手简历0.5元一份,均100份起卖。 "全国58简历,如果遇到电话打不通、停机、空号,支持更换。"这位卖家告诉记者,自家简历都是从58同城、智联招聘上的企业账号直接下载的。另有卖家提到,自己出售的简历是通过"发帖"获得的,能够保证简历是"实时的而且是一手的"。 还有人出售各大招聘平台的招聘方账号。在一个名叫"质廉招聘"的群里,不断有人发布账号买卖消息,比如"出售企业认证成品号""58自动发帖器,多种功能应有尽有"。群主表示,可以出售各招聘平台的招聘账号、在职证明、营业执照等。 对于这些买卖简历、账号、建立提取软件的现象,58同城、智联招聘客服表示,投诉者可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公司的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
律师说法
招聘平台应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2020年12月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招聘平台员工售卖个人简历信息"的案例。 2016年3月至10月,北京某咨询有限公司员工申某、李某利用该公司的漏洞,私自将公司的15万余条个人简历信息非法出售或提供给他人。其中,有10万余条被余某某非法获取。同年10月20日,申某、李某、余某某被抓获归案。 申某、李某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人民币30万元和有期徒刑1年6个月、罚金人民币5万元。余某某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后申某、余某某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湖南金州(湘潭)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宇婷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招聘平台管理漏洞注册账号,通过审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收集简历后进行倒卖;利用招聘平台技术漏洞,直接盗取用户简历信息后倒卖,这两种情况都涉嫌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周宇婷同时表示,平台有义务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保证用户的信息和隐私。针对用户信息的泄露,平台要承担行政责任,由监管部门进行处罚。一般包括责令改正罚款等;另外平台也应向信息被泄露的用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用户能够证明它因此造成损失的话,这个平台就应当因没有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部门声音
本月起,网络求职有了新保障 网络招聘在为求职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求职者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甚至陷入非法传销招聘陷阱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人社部出台了《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对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针对目前网络招聘中存在的求职者信息泄露、被收取费用等问题,《规定》明确,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示其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事项。 "网上找工作,首先要看招聘平台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要有许可证。"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网络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时,可先查询该机构是否被评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最好是在当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网上平台求职,如湘潭市人社局、湘潭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类网上招聘。也可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线上平台求职。 另外,不要向任何网上"雇主"发送自己的某些个人重要资料,例如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及银行账号。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还无法控制,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 "求职者要明确了解企业雇佣制度和岗位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不仅要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更要大胆维护自身权益。"该负责人表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求职,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报警。